冬病夏治?请把握好这段时间!
「三伏」是指三个农历节日,即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三伏天地面以上最热,地底下最寒,所以井水都是凉的。人类也是属于自然界的一种生物,必定脱离不了大自然的规律!所以人在三伏天体质特征跟自然界一样,体表是浮热的,体内却是一派阴寒。所以老祖宗才会教导我们「冬吃萝卜夏吃姜,三伏艾灸胜过千年人参」,三伏艾灸祛湿除寒。
古医书载,伏日必是庚,庚属金,与肺相配,祖国医学认为,寒来暑往,时序变迁,对人体关系至大,《内经》提出,「春夏养阳」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,哮喘、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。
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,是中医时间医学、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。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《张氏医通》中即有夏日「三伏」中,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。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,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。具体做法是,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,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,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,以达到灸治的效果。
三伏灸是利用「冬病夏治」原理,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,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。三伏灸是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,但并不能包治百病,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:一是过敏性疾病,如哮喘、反覆唿吸道感染(咽炎、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肺炎等)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;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,如胃痛、结肠炎、关节痛、虚寒头痛、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。
所以亲爱的网友们,根据自己身体情况,根据三伏的时间,给自己的身体来个小养生吧。一年仅此一次,请大家珍惜。